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

9/12/2010 星期四 我是浮云

咋看这个标题,就会有很多人问,
你浮得起吗?
能浮多久?
什么形状?
往哪里飘?

是浮云的话,
就别太牵挂那么多。

天上的风很大,
所以,当还是浮云的时候,
就应该把握时间,
去最想去的地方,
做最想做的事,望向最美的风景。

做不到的话,
也不要太耿耿于怀。

浮云很快就消散。
又何必太过在意得失成败呢?

朝阳灿烂了,
夕阳又红了,
身随魂梦飞,
来去无牵挂。

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

6/12/10 星期一 《当下的力量》

这本书,我买了好久了。也从2009年的博大年度佛学营得知。抱着“空源师父推荐的,必属佳作”的心理,在海外中文书市把它带回家。

读了它,好久好久。它竟然越读越起劲,甚至带我到内心的深处去探索。同样是大师级的心灵作者张德芬也对这本书写了序。以这本书为蓝本的作品也有好多好多,说明了这本书的影响力。

买回来后,打开塑料封套,就是一本不大起眼的书,235页,却让我觉得书里面的能量,一波又一波的涌了出来。从网友评语、序、导读、前言、到内容,我都认真的看了。隐隐约约感觉下来的文章,一定会带给我无比的震撼。

果然,第一章,我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去研读。因为,它每个个段落,都会有一个符号,提醒你停一停去思考,去感受。停停走走,走走看看…心就被牵引了。大脑里的那个“小我”,越来越清晰。

什么是“小我”?根据佛家,人有六根,“眼耳鼻舌身意”;通过了和六根相应的六尘“色声香味触法”,而生出了六识“眼识,耳识,鼻识,舌识,身识,意识”。这六识的结合,从我们一出世,懂得思考的时候,大脑就已经逐步的塑造出一个角色。

那个角色,就是你每天所说的“我”。

“【我】是某某某!”
“【我】喜欢这里的环境!”
“【我】喜欢这个女生/男生!”
“【我】一见到你就讨厌!”
“【我】…”

如此如此,“我”这个意识,就在大脑里根深蒂固。因为,这就是我们日后思维的操作模式,继然师父比喻“我”就像是电脑的“Operating System”。所以自己本身是不易察觉到的。

这种思维本身没有错,问题是我们控制不到思维,而且一般都会去“认同它”、“跟随它”。

“我”也像其它生物一样,需要养分,它的养分来源就是你对它的认同。有了养分,“我”就会生存下来。

那么,控制不到“我”的思维又会有什么害处呢?

“我”的思维,不断在日常生活中,制造我们的痛苦。因为它会以“过去”来折磨你、以“未来”来让你担忧,使你感受不到当下的宝贵,而活在惶惶不可终日、始终不快乐、不满足的状态中。
通过“观察”这个思维,你才会安于“当下”。

活在当下,活在每一刻,就是“临在”(presence)。

这一刻,这一分,这一秒,才是真正的永恒。

待续…